发挥民企优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

民营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是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民营企业发展趋势契合新质生产力时代特征,有着广阔发展空间。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头雁”作用
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处于产业链龙头位置,是产业创新的引领者和资源配置的枢纽,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发挥产业链链主作用。龙头企业在行业内规模大、资源多、影响力强,在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引领支撑作用,是联系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企业。要做强做大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竞争性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引导其广泛联系上下游企业建立产业联盟,打通供应链、创新链、服务链、物流链、金融链,为上下游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支撑。
发挥技术研发先锋队作用。龙头企业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和资金优势,能够持续加大创新投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是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要聚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突破技术瓶颈,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占比。
发挥企业转型示范的“头雁”作用。在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过程中,龙头企业具有资金、技术、人才、场景等方面的优势,能起到样板带动、先行先试的作用,为整个行业转型输出经验。
增强技术创新这一核心能力
在民营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进程中,科技创新无疑是最为核心的驱动力。
整合力量,联合攻关。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创新,聚焦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建立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建具有集聚科技人才、转化科技成果、孵化科技企业等科技服务功能的新型研发机构。
促进成果转化。提升各类转化孵化平台功能,畅通科研成果本地转化快车道,加快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和高效率转化。鼓励建立专业化、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化、专业性服务。
优化民营经济产业布局
优化产业布局是民营企业突破资源约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民营企业要顺应科技革命发展大势,围绕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及早谋划布局,抢占发展新赛道。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差异明显,优化产业布局需结合区域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向更具竞争力的领域集聚。
推动绿色低碳布局,培育新增长点。新质生产力强调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要顺应绿色转型趋势,促进产业布局向低碳化、循环化方向调整。要聚焦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兴产业布局,形成新的增长引擎。
强化数字赋能,优化生产组织方式。数字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民营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通过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技术,重构生产流程,提高运营效率。要加快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动“5G+工业互联网”应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持续优化发展环境
只有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发展环境,才能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制度。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现民营企业准入办理透明、便捷、高效。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政策支持上,坚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完善金融支持政策。重点加大对创新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科创型、高成长型民营企业贷款补助力度,降低企业利息成本。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的税率水平,对成长型高科技中小企业实行差异化税收政策优惠,引导其调结构转方式。
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政务服务。民营高科技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往往会遇到很多“成长中的烦恼”,需要各级政府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出台更加高效、更加精准、更加管用的政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