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云岭天路”上的“王牌”司机

中工网记者尹文卓 刘玄

一个月的时间,在脸盆里练习憋气,从最初25秒到坚持2分钟。

44岁的动车司机李成用一种近乎执拗的训练方式,适应驾驶动车飞驰在“云岭天路”上的高原缺氧环境。

在丽香铁路运行的16个月间,他保持着零晚点、零事故的纪录,旅客满意度达99.8%。

李成 国铁昆明局宣传部供图

当23年前李成首次握住火车操纵杆时,或许未曾想到,自己会将人生刻进横断山脉的褶皱里。丽香铁路地处云岭高原、穿越横断山脉、海拔落差上千米的铁路线,桥隧相连如巨龙盘山,仅139公里,却分布了20座隧道、34座桥梁,桥隧占比73.4%,长大坡道超过6处。其中,28.5‰的最大坡道相当于每前进1公里爬升28.5米,将近十层楼的高度。

遇到冬季降雪,轨道更是结冰如镜面。在这样的条件下,保证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尤其还要停稳、停准便成了难题。作为土生土长的云南人,李成深知在雪域高原上旅客列车的平稳操纵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精确的预判,把速度精确到每一公里,把距离精确到每一米,把时间精确到每一秒。

所以,每次发车前,李成都会掏出陪伴自己23年的笔记本,再把线路数据过一遍。这本泛黄的笔记本可是李成的“宝贝”,里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载客量、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最优操纵方案。

而这些方案,正是李成和他的团队通过上百次反推试验出来的。

谁都知道,找到动力和制动的平衡点就能停稳动车组。可为了找到这个平衡点,李成每次出乘时,都会细心观察,退乘后再和工友们研究每一个操纵细节。

李成和他的团队,先是通过计算不同载客量的列车牵引力和制动力,找出制动距离的规律,再利用反推的方法,实现精准到厘米级的一次对标,并最终绘制出了精确到秒的云南铁路首份高原铁路动车组操纵示意图。

驾驶室里的李成是沉稳的“王牌”司机,但走出车厢,他就是年轻司机口中“行走的教科书”。两本由李成编写的《列车操作示意图》《一段制动对标作业指导书》,更是新司机们的“通关宝典”,大理机务段铁路机车车辆驾驶人员理论资格考试通过率也稳居全路前三。而他的23名徒弟中不仅走出了多位“全路技术能手”,还有和他一样的“火车头奖章”获得者。

香格里拉站台,C985次列车即将启程,李成再次翻开笔记本……

窗外,雪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车厢内,旅客捧着热茶谈笑,无人察觉车轮正碾过跨域28.5米的大坡道攀升。只有驾驶台指示灯明灭,映亮李成黝黑的脸庞——那里,有23年风霜刻下的沟壑,也有246万公里平安抵达的答案。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