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你丨为烈士立碑 让英雄不再“无名” 寻访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在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袁寨镇蒋楼村,有一位普通的村民陈广安,他在50多岁的时候为28位在淮海战役颍河阻击战中牺牲的无名烈士寻名立碑。
纪念碑建成后,他又义务守护红色历史遗址,让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今年,陈广安已经76岁,清明节期间,年逾古稀的他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
早上八点多,今年76岁的陈广安在老伴的帮助下,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外出。

和老伴告别后,陈广安开着车来到一座位于颍河南岸的烈士纪念碑。这座纪念碑是为纪念淮海战役颍河阻击战中牺牲的28名烈士而建的,陈广安是这里的义务讲解员。来到纪念碑前,陈广安先向烈士三鞠躬,然后把音响、话筒调试好,开始给前来祭拜的人们宣讲28位烈士的故事。

这样的宣讲工作,陈广安已经从事了17年。尤其是清明节前,是他最忙碌的一段时间,每天一大早就赶到纪念碑,为一拨又一拨前来缅怀烈士的人们讲述红色故事。17年来,陈广安累计接待瞻仰者10多万人次,义务讲解1000多场次。

阜阳市颍东区正午镇吴寨小学校长 张莉丽:我们每年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祭拜革命先烈们,很多学校都会过来,陈老他就是不辞辛苦的,给老师们、孩子们去讲这些革命先烈英勇的事迹,一天应该有十几到二十场。
感恩先烈事迹
少年许下立碑心愿
作为一位普通的村民,陈广安为什么会一直坚守在这座纪念碑义务讲解呢?这还要从他少年时的一个心愿说起。
颍河阻击战就发生在陈广安所在的村庄,少年时的他跟随老师为长眠于此的烈士扫墓时,看到烈士遗址荒草丛生、无名可考的境况,陈广安深感痛心,默默许下了要为英雄树碑传名的心愿。
离烈士纪念碑200多米远,阜阳市的母亲河颍河在这里拐了一个弯,这里就是颍河阻击战发生的地方。在20世纪60年代,陈广安上小学的时候,每年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前来祭奠战斗中牺牲的先烈。那时,牺牲的解放军战士被掩埋在河岸旁,既没有墓地也不知道烈士们叫什么名字。年少的陈广安听着烈士们的英雄事迹,深受触动,就许下了一个心愿。

陈广安:他们是年轻的生命,是为我们祖国的解放事业献身的。应该记住他们。怎么纪念呢?我就想,我长大了一定好好干,多挣点钱,我给烈士修纪念碑,把这段故事,我通过我的努力传承下去,保存下来,让子孙后代都知道。
这个念头像一粒种子,在陈广安的心里扎下了根。成年后的陈广安开了一家照相馆,生意十分红火。随着日子越过越好,为烈士立碑的愿望也愈加强烈。

陈广安:这时候,我越发地想着我们解放军战士。现在过上好生活了,所以我向地方的领导,把我想给烈士修纪念碑的心愿提出来,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
2005年3月份,已经56岁的陈广安向颍东区委申请,要自己出资为颍河阻击战中牺牲的烈士立座纪念碑。
四千余公里寻访
为无名烈士留名立碑
修建纪念碑的申请被批准后,陈广安就开始着手寻找颍河阻击战中无名烈士的相关资料。由于年代久远,当年的小规模战斗留下的历史资料很少,想查清战斗中牺牲烈士的姓名并非易事。
陈广安要如何寻找烈士身份信息,在修建纪念碑的过程中,他又遇到了哪些困难,经历了怎样的故事?
在陈广安的家里,有一本蓝色的文件夹,里面装的是他当年寻访无名烈士姓名身份时搜集的资料,一张张照片、一份份记录,都见证了陈广安二十年前艰辛的寻名之路。
陈广安:有记载的关于颍河阻击战的,就是仅有这几个字。至于颍河阻击战,在三里湾怎么打的?在魏沟口怎么打的?共计牺牲了多少人?没有人知道,没有人记载,很多地方找不到。没有具体的谈这个仗怎么开展的,开展的时间、阻击地点,没有详细的,都是一笔带过。

利用工作之余,2005年3月底,陈广安开始寻访健在的见证人、知情人查找资料。因为时间久远,当年那场战斗的见证者越来越少。为了收集颍河阻击战的相关信息,一旦听闻哪里有参战老兵的消息,陈广安就赶到那里。有一次,他在走访时获得一位当年参加过战斗的老兵在成都的线索,立刻就赶了过去。可惜等他赶到时才得知这位老兵已经去世了。
陈广安:86岁去世的,我当时就控制不住我自己,我千里迢迢想找一个颍河阻击战的真实身份的人物,参与过战斗的人,这个信息,这个资料,多详实、多珍贵、多重要、多有说服力。可是我千里迢迢来到,扑个空,我当时眼泪汪汪的。

尽管困难重重,但陈广安毫不气馁,依然坚持寻找线索。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7月,陈广安在利辛县民政局的帮助下,终于查到了张绍民、马思营等6位烈士的信息。

陈广安:这个就是利辛县民政局向我们提供的烈士英名录烈士的身份档案,就是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找对,后来在利辛找到了。

寻找烈士终于有了突破,让陈广安更加有信心。经过一年零七个月,走访4省10余地市300余人,行程4000多公里,拍摄照片2000余幅,撰写文稿2万余字,陈广安终于弄清了颍河阻击战中所有牺牲烈士的信息,并收集了较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终于,经相关部门综合确认,28名英烈的名字得以重现,“无名烈士”终于“有名可溯”。
陈广安:在利辛县找到以后,我就顺藤摸瓜,在阜阳的临泉县、阜南县和利辛县这三个民政局,共计找到了28位烈士。修纪念碑之前,终于把烈士的身份弄清楚了。

2008年春季,经上级部门批准,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陈广安开始动工建设纪念碑。他不仅出资购买砖瓦、水泥、木料,还找到专业的设计师帮助设计纪念碑的样式。2008年清明节,在颍东区袁寨镇新建魏沟闸西北侧,镌刻着28名烈士名字的纪念碑落成,59岁的陈广安终于实现了他少年时许下的心愿。

陈广安:这个精力确实是付出得太多了,但是感觉到非常值,我这几十年的心愿总算实现了。原来的无名烈士,通过搜寻也有真名实姓了,为他们立了碑,安了家。

虽然自己多年的愿望已经实现,但对于陈广安来说,纪念碑建好了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从纪念碑建成后,陈广安就义务担任起了纪念碑的守护人和讲解员。十七年来,他只要有空,就会来到纪念碑打扫卫生、修剪树木。每当有人前来缅怀先烈,陈广安都会为他们做讲解,讲述这里曾经发生的革命故事。在陈广安的守护和宣传下,颍河阻击战烈士纪念碑成了远近闻名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阜阳市颍东区正午镇吴寨小学学生 马欣媮:从前我不知道这件事,今天我听了一位老爷爷讲解,我了解到了这件事情,我感到十分惊讶,而且这件事情还是老爷爷一点一点自己发掘出来的,我也对老爷爷充满了敬佩,我也对革命先烈感到十分敬仰。

如今,年逾古稀的陈广安仍在孜孜不倦地守护着烈士纪念碑,传播红色故事,让更多人了解历史,将英烈精神传承下去。

陈广安:随着国家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感恩社会,感恩党,感恩我们的解放军战士,因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千千万万个革命烈士用他们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特别是在我们家门口这段故事,我们一定要记得住,传承下去,把这段红色故事传播下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要牢记这段历史。
传承历史缅怀英雄
敬祝好人一生平安
从年少到年迈,由青丝变白发,陈广安差不多用了一辈子,一心要立座碑,一意要求个名。这个名,是为长眠于地下的烈士而求,是为故乡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而求,也是为不忘今日幸福从何而来的人们而求,唯独不是为自己而求。
烈士英名永垂不朽,光辉事迹万古流芳。这两句话我们从小听到大,其实它们并非天然成立,如果没有传承,没有守护,光辉也将掩埋于土下,英名也会飘散在风中。英雄是守护我们的人,历史也需要守护英雄的好人。这个清明,我们再次温故历史,缅怀英雄。
(总台记者 刘军 王梓浩 孙晓璐 阜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