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啦!禄劝县九龙镇新鲜薄荷销往全国
春和景明,禄劝县九龙镇树楂村委会的薄荷种植基地中,绿意盎然。一垄垄青翠欲滴的薄荷迎来了采收季,工人们穿梭在其间采摘,一筐筐经层层分拣并按标准包装好的新鲜薄荷,将随冷链车发往全国各地。
在种植基地入驻之前,这些土地以种植玉米、麦子为主,亩产值低,农户们守着好水源、好土地,却赚不到好收益。如今,随着云南九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规模化种植及联动带农模式的逐步完善,小薄荷正成为撬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是九龙镇破解“三农”问题的方向。2023年,九龙镇政府考察时发现,相邻的寻甸县有一家薄荷种植企业正快速成长。经过多方接洽,作为当地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云南九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带着资金和技术于2024年4月落户九龙镇。
“我们选择九龙镇,看中的是这里的生态优势和政府诚意。”公司负责人李传友表示。这个由3名“90后”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从安宁市15亩试验田起步,扩建至200余亩,建设投产了寻甸县600亩规模化种植基地,又在九龙镇开启了千亩基地建设新篇。目前,九萃农业在九龙镇投入资金3820万元建设1750亩薄荷生产基地,当前一期已建成单体温室大棚700余亩并投产,定植种苗繁育中心300余亩;二期的700余亩也已经完成土地流转和筹建工作,正在进行机械作业,整个项目将在今年10月份建设完成并投入生产。
企业以每亩16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其中1400元直接支付给农户,剩余200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分给村小组和村委会各100元。九龙镇副镇长张雨晴介绍:“该企业的土地流转单价在当地属于较高水平。过去种玉米年收入仅每亩2000元,如今仅流转费就有1400元,农户到种植园上班还能领工资,同样是种地,挣钱渠道多了,腰包自然就‘鼓起来’了。村委会的集体资金池有了源头活水,为发展集体经济提供了更多可能。”
走进规范化管理的大棚,李传友指着封闭式的育苗架介绍:“我们从源头把控品质,自主研发脱毒种苗,成活率超95%。鲜食薄荷每年可采收5至7茬,亩产量近9吨,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绿色种植让九龙薄荷贴上“优质农产品”标签,地头价稳定在每公斤6元以上,仍供不应求。
午后,60岁的王开文在大棚里麻利地收割着薄荷。“年纪大了,找工作难。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元左右。”王开文说。
李传友介绍,鲜食薄荷对品质的要求高,从采收到分拣、包装,基本都以人力为主。基地员工以当地无外出务工能力的妇女、老人为主,年龄多为50至60岁之间,解决大部分的次级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公司每天用工80余人,预计发放务工工资400多万元。
如今,仅土地流转和务工两项,每年该基地就可为当地农户创收超700万元,“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日臻稳固和完善。
眼下,九龙镇正加速扩建新的千亩薄荷生产基地,争取到上海市普陀区帮扶资金1100万元,用于建设新的大棚,并与云南九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将探索建立新的联农带农模式,让小绿叶铺就乡村振兴路。
来源:云南日报 记者:王琼梅 尹朝平
责编:黄璐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