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税棉观察】库存小幅下降 企业谨慎观望
中国棉花网专讯:最近一个月,国内纺织行业逐渐进入淡季,产销较上月有所回落。5月中旬以来,随着中美互降关税和国际棉价下跌,国内部分棉制品溯源订单出现回暖,带动企业对外棉的需求略有增加,其中青岛港多数品种外棉库存下降,南通港外棉库存上升,港口库存总量环比继续小幅下降。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汇总数据,截至2025年5月上半月,青岛、南通和张家港的未通关外棉库存总量约36.97万吨,较4月中旬下降1.19万吨。
最近一周,国内棉价受中美互降关税导致短期需求回暖的影响连续上涨,外棉价格则因关税缓冲期后的需求前景不确定性和新棉生产前景乐观而引发看空情绪,价格连续回落,内外棉价差有所扩大。截至2025年5月16日,国家棉花价格指数(B)较国际棉花指数(M)折人民币价格(1%关税)高大约1412元,较上月扩大约160元,较M指数的滑准税人民币价格高大约533元,较上月扩大约190元。

据市场反馈,近日ICE棉花期货持续回调,加之5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棉制品服装溯源订单恢复,因此中国各主港保税巴西棉、澳棉、非洲棉等询价和出货有一定起色,但目前中国仍对进口美棉加征25%关税,导致1%关税下进口美棉的成本偏高,因此除非高附加值棉制品订单指定采用高指标美棉配棉,否则中国生产企业将用巴西棉、非洲棉等交货。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的调查,截至5月初,准备采购棉花的企业占比有所提高,持观望态度的占比大幅上升,达到近半数,不打算采购的占比也较上月明显提升,说明纺织企业面对关税的不确定性和纺织淡季普遍持谨慎态度。
和4月中旬相比,本月青岛港保税棉库存继续小幅下降,美棉、巴西棉、西非棉、澳棉、中亚棉、墨西哥棉的库存下降,印度棉、土耳其棉和苏丹棉库存增加。张家港库存继续小幅减少,南通港保税棉库存有所上升。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数据,截至5月上半月,各主要港口未通关外棉库存统计如下:
青岛港30.38万吨,4月同期为32.12万吨,其中美棉4.45万吨,巴西棉15.45万吨,西非棉0.42万吨,印度棉0.41万吨,澳棉4.55万吨,中亚棉0.435万吨,土耳其棉2.27万吨,墨西哥、苏丹、以色列、埃及、希腊等总计约2.395万吨。
张家港4.29万吨,4月同期为5.04万吨,主要为美棉(36.6%)、巴西棉(26.21%)、澳棉(30.35%),其余为其他品种。
南通港2.3万吨,4月同期为1万吨,主要为美棉(44%)、巴西棉(43%),其他占13%。

展望后期,中美互降关税对我国纺织企业接单、生产起到积极作用,部分中高档高附加值棉制品溯源订单逐渐恢复,随着近期内外棉价差的扩大,港口保税棉或迎来短暂的出货回暖,有利于港口棉花库存下降。不过,目前的综合税率依然较高,90天关税缓冲期内中美能否继续达成合作共识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企业对后期消费保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