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启用
在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的训练测试场,无人机作业、模拟家庭服务、模拟医疗服务等不同场景的训练区一应俱全,各类机器人正通过多维度任务场景开展实操训练。 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摄制
今天(7月1日),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启用仪式在吴中区举行,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中心、苏州(吴中)具身智能产业园同时揭牌启用。
近年来,苏州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围绕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本体制造等重点领域,集聚优质创新资源,优化完善创新生态,加快发展具身智能产业。目前,全市已汇聚科沃斯、追觅科技、魔法原子、乐聚等一批知名企业,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
为加快集聚更多优质具身智能创新成果,今年苏州启动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该综合创新中心由苏州市科技局牵头,总部设在吴中区,通过“1+X+N”战略布局,整合全市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策源地。吴中区在吴中太湖新城设置13万平方米研发孵化基地,在吴中高新区具身智能产业园设置17万平方米生产制造基地,募集总规模达14亿元的两支产业基金,致力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标杆产品培育、应用场景拓展。
走进位于综合创新中心的训练中心,无人机作业、模拟家庭服务、模拟医疗服务等不同场景的训练区一应俱全,各类机器人正通过多维度任务场景开展实操训练。测试现场,一只机器人“导盲犬”引导视障人士行走,吸引了全场目光。“导盲犬机器人的训练需要与复杂的外部环境交互,这里有家庭、医院、办公室等不同的场景,能让机器人的训练更贴近盲人实际生活需求。”哈工大苏州研究院科研团队负责人韩硕说。

机器人正在进行测试 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摄

机器人测试抓取物品 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摄
据介绍,综合创新中心将通过打造具身智能机器人训练场,推进具身智能产业项目引育和具身智能产业生态构建,加快孵化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品、研发制造潜在独角兽企业,将创新中心打造成为苏州培育“科技小龙”企业的摇篮。
现场,总规模11亿元的吴中区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发布。“中国移动无线通算智网络融合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中国电信具身智能机器人联合创新实验室”“苏州职业技术大学具身智能机器人实习实训基地”“瑞盈智算具身智能机器人算力服务平台”等4个科研实训合作类项目,以及大象机器人、乐享科技、鹿明机器人、小苏导盲犬、蓝悦无人机、可庭科技、博华主轴等7个进驻产业园和训练场项目现场签约。
活动上,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科创联盟暨行业党委正式成立。联盟首批共99家机构参与,包括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综合创新中心及各分中心、具身智能企业、投融资机构、高校院所、算力平台等,将加快构建具身智能产业生态。(苏报融媒记者 朱雪芬/文)
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