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甘特稿|因你,家最美

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宋芳科 刘姗 任磊

若家是岁月长河中一叶摇橹的舟,她便是桅杆上那盏不灭的星灯,以炊烟为墨、以针脚为笔,在粗粝的日常里绣出山河温柔;若家是四季流转的烟火剧场,她便是台下最沉默的提词人,将生活的酸涩酿成蜜糖,用布满茧痕的掌心托起孩子的诗与远方。

相约“她力量”,遇上幸福家。在母亲节,让我们走进甘肃“最美家庭”的幕后,聆听那些被烟火浸透却依然清亮的故事,看她们如何用半生辛劳,将“家”字写得端方温暖;如何用一腔孤勇,让“母亲”二字成为人间最动人的诗行。

季春晖家庭:传承好家风 幸福千万家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就是季春晖家庭最真实的写照。周围的人都很羡慕,好像他们除了陪伴彼此,没有其他事可做一样。然而实际上,他们都是大忙人。季春晖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她的丈夫高汝学是一名成功的律师,他们不但工作出色,更重要的是能互相扶持,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塑造了“爱与扶持”的好家风,并带动了周围很多人为千万家庭找到属于各自的幸福。

季春晖夫妇的本职工作就是帮助人们排忧解难。在长期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季春晖深刻地体会到,人们在生活、学习或工作中出现挫折或迷茫时、那种渴望被关注、被关爱的需要是何等强烈。

2010年,兰州市城关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启动“守望幸福,离婚劝和”工程,面向社会招募婚姻辅导师,季春晖第一时间报名,并成为首位咨询师,每天和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一起上下班,无偿提供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时间,先后辅导了老、中、青各年龄阶段的离婚夫妻。高汝学得知很多夫妻缺乏法律知识,他就义务普及婚姻法方面的知识,对困难家庭免费代理诉讼。

面对逐年提升的离婚率,季春晖感觉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在2015年组建了专业的婚姻辅导团队,带领团队劝导1.8万多对夫妻婚姻边缘夫妻,并成功劝和8000对。

同时,她以妇女儿童及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干预为主要内容,组建了一支近百人的志愿服务团队,在全区24个街道、150余个社区开展团体辅导及讲座百余场。

季春晖夫妇常常利用假期和周末的时间带着孩子组织和参与各类公益活动,“爱与扶持”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逐渐发芽成长。他们策划关爱母亲、敬老爱老公益活动,走访500多户“三无”老人和空巢老人,走进高校培训大学生防艾志愿者,帮助特困家庭组建家庭互助小组,开展读书、亲子教育等主题沙龙活动……他们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其中,与92岁杨奶奶建立起了深厚而绵长的情谊。从季春晖儿子3岁到16岁,十多年间,她和家人坚持看望杨奶奶,老人总会为他们留灯,而她也成为老人心中的明灯,照亮老人孤寂的晚年。

“这些年,我们一直带着孩子做公益,开始也有亲戚朋友担心,这样会耽搁孩子的学习时间,可是我们发现,孩子通过参加公益活动更有社会责任,也更懂得自律学习。”季春晖这样看待孩子教育和公益的关系。

如今,季春晖的儿子已是同济大学大二学生,多年跟随父母做公益的经历让他更加阳光向上,也更关注身边的每个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春晖是她的名字,也是她的写照,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母亲独有的温情,为心扫尘,用一片赤诚诠释着春晖的内涵和力量,始终向阳而生。

如今,她已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季春晖好人工作室”已经成为了一方以爱育爱的阵地。在她的带领下,已有150名爱心人士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里来,其中110余名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律师等专业志愿者成为团队的骨干志愿者,长期义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一对一心理咨询。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季春晖的付出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17年被授予甘肃省最美家庭、2018年度甘肃省最美红十字志愿者、2020年甘肃好人、2021年度中国好人、2022年全国最美家庭、2022年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第八届甘肃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陈梦雪家庭:传承红色基因 守望烈士英魂

初夏,走进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龙渠烈士陵,只见“红西路军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肃然矗立,讲解员陈梦雪正在为慕名而来的游客讲解西路军的故事。

“只要我活着,就一直守着你们。将来我不在了,我的儿子、孙子继续守护你们。”正因为陈德宝在红军烈士墓前许下的这句承诺,陈家四代接续守护墓园已逾80载。

2019年,陈梦雪毅然辞去在陕西的工作,为了延续这份守护,为家中孩子做好榜样,回家担任龙渠烈士陵园的讲解员,成为陈家第四代“守墓人”。

陈梦雪说,从小耳濡目染红西路军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给予了自己迎难而上的勇气,通过讲解,看到这种精神也在触动和影响着同流红色血脉的每一代人让自己很感动。

陈家人始终牢记,不管多累多苦,守墓的事情不能断,讲述红军故事的担子不能卸。

2023年,陈宗新萌生了“再走红军路”的想法,并带着家人参观了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石窝会议纪念馆等地,接过父亲的接力棒,陈梦雪自己开车带着工作人员前往海拔4000米的红西路军石窝会址参观。

“现在的山路已经是整修过的,我开车翻过了好几座陡峭艰险的山才到达原址,可以想见当时红西路军多么艰难。”陈梦雪说。

闲暇之时,陈梦雪还在网上搜集了许多与红西路军有关的故事和资料。她想将经过专家考证的内容添加进讲解词,让自己讲述的红西路军故事更加丰满立体。

陈梦雪说,从小耳濡目染红西路军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给予了自己迎难而上的勇气,通过讲解,看到这种精神也在触动和影响着同流红色血脉的每一代人让自己很感动。

“从我出生记事起,每次去陵园,父母都会陪着我。农忙的时候,因为父亲要忙,我的母亲就会替父亲去陵园打扫卫生。2021年,母亲手术后腿脚不便,但是每次去打扫卫生,他还是坚持和我爸爸一起去。”陈梦雪再次回忆这些年守墓的点点滴滴,这份责任与坚守已经在一代代传承中成为一个家庭的信念与坚持。

每次陈梦雪讲解的时候,她的妈妈都会默默的陪在她身边,跟游客一起去听那些西路军的故事。

“现在也让我的子女,学习祖辈们这份坚守,跟着我一起去讲西路军的故事,我也想让他们更好地将西路军的故事去传讲下去,将西路军的精神传承下去。这是我们家族的使命,也是我对我的子女们的期盼。”陈梦雪这样理解传承的价值,家国情怀是这个小家朴素的价值观。

从一方土堆到占地共2400平方米的龙渠烈士陵园,从一家守护到口口相传的红色故事,对于全国最美家庭——陈梦雪一家人来说,正是见证了革命先辈们奋不顾身抛头颅、洒热血的家国情怀,才深知守护和传承好稳固家国的红色基因和血脉有多么重要,所以这个故事还将延续,好的家风也会代代传承。

张小娟家庭:亲情汇聚港湾 爱情相伴相守

在生活的长河中,总有一些人,以平凡之躯,行非凡之事,用爱与责任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张小娟,便是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她以家庭为纸,以深情为墨,勾勒出一幅温馨动人的生活画卷,更将这份爱延展至更广阔的天地,诠释着“最美家庭”的深刻内涵与无私大爱。

“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光,于我而言,是家庭的团聚,更是爱的汇聚。”张小娟眼中闪烁着温暖的光芒,如此说道。在她心中,家庭是心灵的港湾,是情感的归宿。作为家中的“情感纽带”,她深知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的重量,并将其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2019年春节,一场由她精心策划并主持的公公婆婆结婚66周年钻石婚庆典,成为了全家难忘的记忆。当白发苍苍的公公手捧鲜花走向婆婆,深情的目光中满是岁月沉淀的爱意,那一刻,全家人无不动容,感动的泪水在眼眶中打转。这不仅是一场庆典,更是一次爱的传承,让晚辈们深刻体会到了婚姻相扶相守的真谛,也让长辈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爱与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张小娟更是用实际行动,将“孝”字诠释得淋漓尽致。1994 年与丈夫刘恒清结婚后,她便与公婆同住一个院子,同吃一锅饭。十多年来,一家人和睦相处,从未有过争吵,这份和谐成为了邻里间传颂的佳话。

2009年婆婆被确诊为尿毒症晚期。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张小娟没有丝毫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站在婆婆身边,成为她最坚实的依靠。她精心挑选营养品,为婆婆调理身体,每一次透析,她都陪伴在旁,给予婆婆精神上的慰藉,每一个节日,她都用心准备红包、娇艳的玫瑰花、精致的小蛋糕以及贴心的小礼品,只为让婆婆在病痛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作为妻子,张小娟与丈夫刘恒清携手走过了30个春秋,他们相互理解、共同支持,用爱筑起了一座幸福的港湾。她深知丈夫作为煤矿矿工工作的艰辛与不易,不仅在生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更在精神上给予坚定的支持。她鼓励丈夫考取煤矿井下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用实际行动助力丈夫的事业发展。在丈夫眼中,妻子是最美的存在,她的每一份付出都让这个家更加温馨和谐。

“婚姻不仅是一张大红的结婚证书,而且是两个鲜活的生命相扶相守的过程,只有懂得宽容理解和支持的夫妻,才能够缔造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拥有顺心顺意的事业。”张小娟用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婚姻的真谛。

作为母亲,张小娟更是以身作则,用言传身教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儿子刘传奇自幼尊敬长辈、尊重他人,如今已成为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定西支队新城站的副站长。他不仅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救助帮扶困境儿童。他说:“我要以妈妈为榜样,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有作为的人。”

如今儿子刘传奇也已步入婚姻的殿堂,“我亲爱的孩子,相爱不是补偿,相爱是成长。婚姻如琴,双键和鸣方能弹奏生活美好的乐章。”张小娟在写给儿子传奇和儿媳佳利的信中这样写道,“传奇冲锋火场,佳利请以琴声作他归途的星光;佳利琴声响起,传奇请做她最忠实的知音。生活难免有柴米琐碎,愿你们常忆初见时的心动,让每个寻常日子都能有诗意的浪漫和远方的期待。”这封信,不仅是对儿子儿媳的祝福,更是张小娟对家庭爱的延续和传承。

张小娟的爱,并未局限于自己的小家。她心怀大爱,将这份温暖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她积极学习心理学课程,成为甘肃省妇联聘请的家庭教育师资骨干,配合妇联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数百场次。2024年,她更是积极投身到帮扶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行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让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善意。

从小家到大家,从大家到国家,在甘肃这片黄土与雪山交织的土地上,最美的家庭从不是惊天动地的传奇,而是千万个普通人用半生辛劳写就的朴素诗行。愿这份朴素而炽热的力量,如黄河水滋养陇原大地,让更多家庭在柴米油盐中长出坚韧,在风雨同舟里酿出甘甜。因为你们,甘肃的家更暖;因为万家灯火,陇原的夜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