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癌痛如何科学治疗? 新版中国慢性癌痛诊疗指南重磅出台

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CCRP)是癌症患者面临的重大挑战。疼痛会降低患者对抗癌治疗的耐受性,有时甚至迫使患者中断治疗,形成疼痛-功能障碍-治疗中断的恶性循环[2],显著缩短生存期并降低生活质量。
为应对这一临床挑战,国内疼痛学科专家团队在系统整合近10年国内外高质量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特别针对中国临床实践特点,制定了《中国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诊疗指南(2024版)》。这一指南填补了基于《国际疾病分类-11》(ICD-11)框架的CCRP诊疗指南的空缺,为临床实践提供了规范化的诊疗建议。
其中针对慢性内脏癌性疼痛(CVCP),《中国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诊疗指南(2024版)》[1]强烈推荐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作为治疗选择,证据质量为A级,推荐强度为1级,这是最高级别的推荐。这一权威认可为癌症疼痛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新选择。
流行病学数据显示,CCRP的发生率与癌症病程密切相关:初诊患者约为25%,转移阶段骤增至75%,抗肿瘤治疗期间维持在59%,且1/3的患者在根治性治疗结束后仍存在持续性疼痛。对于晚期患者,这一比例更高达66.0%,其中55.0%为中至重度疼痛。
该指南将CCRP分为慢性癌性疼痛(CCP)和慢性癌症治疗后疼痛(CPCTP)两大类。CCP包括内脏癌性疼痛、骨性癌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癌痛,主要由肿瘤直接侵袭或转移所致;CPCTP则包括药物治疗后疼痛、放疗后疼痛和术后疼痛,与治疗手段相关。
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是一种新型镇痛制剂,其独特之处在于将阿片类镇痛药物羟考酮与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结合,既保留了羟考酮的强效镇痛作用,又通过纳洛酮阻断羟考酮对肠道阿片受体的作用,有效减轻了阿片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便秘。这种组合既能有效控制疼痛,又能显著改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肠功能障碍(OIBD),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这一推荐基于多项国际临床试验的可靠证据。关键研究表明,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在改善疼痛管理和预防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肠功能障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数据显示,与单用羟考酮相比,羟考酮纳洛酮组的便秘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在一项纳入185名中重度癌痛患者的研究中,羟考酮纳洛酮组在减轻疼痛的同时,便秘性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单纯羟考酮组(P<0.01)。另一项涉及243名患者的研究中,羟考酮纳洛酮组便秘问题评分较单纯羟考酮组显著降低(P<0.001),且镇痛效果相当。
值得注意的是,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还具有防滥用特性。其独特的“锁药”技术旨在防止药物被不当使用,增强了临床应用的安全性。该制剂提供12小时的持续镇痛效果,每日仅需口服两次,简化了患者的用药方案,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
尽管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具有诸多优势,但医生和患者仍需注意其使用适应症。根据说明书,该药适用于“成人需阿片类镇痛药才能充分控制的重度疼痛”,不应作为轻中度疼痛的首选药物。临床应用中,医生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并密切监测治疗反应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024年6月,国产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为国内癌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作为国内唯一能显著改善阿片类药物引起的肠功能障碍且具有防滥用特性的强效镇痛药,其临床价值得到了权威指南的高度认可。
随着癌症五年生存率的提高和慢性癌痛管理理念的转变,镇痛治疗不再仅仅关注疼痛强度的降低,更注重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的临床应用,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完善、人性化的癌痛管理体系,使更多患者能够在控制疼痛的同时,维持较高的生活质量,积极配合抗肿瘤治疗,最终提高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参考资料
[1]中国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诊疗指南制订专家组,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程志祥,等. 中国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诊疗指南(2024版)[J]. 中华疼痛学杂志,2024,20(05):646-664.
[2]ZYLLA D, STEELE G, GUPTA P.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pain on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OL]. 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 2017, 25(5): 1687-1698. DOI:10.1007/s00520-017-3614-y.
[3]李小梅,袁文茜,曹伯旭,宋昱,宋学军,万有,樊碧发,韩济生,Bennett MI等.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1(03):16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