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83载守护无名烈士墓,临终前把“接力棒”传给了71岁的儿子
交汇点讯 4月3日上午,宿迁市泗阳县穿城镇大元村的田野间笼罩着薄雾。无名烈士墓园内,71岁的姜亚西拄着双拐,用粗糙的手掌擦拭着6座无名烈士的墓碑。这是他接替父亲姜维守护墓园的第20年。不久前,他96岁的父亲姜维离世,临终前反复叮嘱他:“我不在了,你以后一定要替我守好!”

记者了解到,关于这对父子的“接力”,已经持续了20多年,而姜维老人的默默守护,更是持续了83年!
1938年,敌军屠杀共产党抗日武装,年仅10岁的姜维目睹县城化为废墟,而新四军战士却帮助村民恢复生产、抗击日寇。红色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
1941年10月,新四军独立旅二团发起腰庄战斗,与敌人激战两天两夜。战斗中,20余名新四军战士牺牲,因战事紧急,烈士遗体只能暂时就地掩埋。13岁的姜维主动帮忙收殓遗骸,“战士们临走前嘱托我们:‘一定要看护好这些墓’。”姜维生前回忆时,仍会颤抖着手擦拭眼角。

自此,少年姜维开始了长达83年的守墓生涯,从此风雨无阻。
1973年,大元村推行农田“旱改水”,时任村支书的姜维担心烈士墓被淹,力排众议将墓迁至自家附近。
“本地风俗忌讳墓地近宅,但父亲说:‘烈士是为保护全村人牺牲的,我得守着他们。’”姜亚西介绍。此后数十年,姜维从健步如飞到拄拐蹒跚,再到坐轮椅被推至墓前,始终未间断护墓。
2010年,墓园水泥碑因年久风化破损,80岁的姜维决心重修。村民自发筹款6000余元,购树苗、砌围墙、铺地坪,当地政府也拨款修路。2022年,姜维入选“江苏好人榜”;2024年,父子俩获评“中国好人”;2023年9月,村民集资立起“腰庄战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石碑,红色故事自此广为人知。
“守墓一日易,坚持一生难。”姜维的儿子姜亚西自幼听父亲讲述腰庄战斗,1971年参军入伍,更深刻理解了父辈的信念。2015年,年事已高,身体虚弱的姜维正式将守墓重任交给了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已经和他一起守墓十几年的儿子姜亚西,反复叮嘱:“万一我不在了,你一定要替我守好。”

如今,曾服役8年的姜亚西右腿截肢,但为了践行父亲的嘱托,也为了传承这个责任,装上假肢的姜亚西每日清扫墓园,擦拭墓碑。
姜亚西告诉记者,去年父亲病重时,他常推着轮椅陪老人到墓前,“父亲就在后面看我除草、扫地”。姜维去世后,姜亚西接过讲述历史的担子:“以前父亲给孩子们讲战斗故事,现在该我了。”

4月3日清晨,穿城镇干部、老党员、爱心人士手持白菊齐聚墓园。得知姜维离世,众人祭奠烈士后,又自发为老人扫墓。
“姜老守的不仅是墓,更是一份恩情。”与姜维相熟的老校长王克荣也快90岁了,以前这些年里,他曾多次协助姜维除草护碑,如今则帮着姜亚西,向访客讲述这些年的历史,和这对父子的特殊传承。
如今,守墓已经成了姜家的家风。姜维的二儿子与三个女儿每逢回乡,必带子女祭扫墓园。“父亲常说,只要有人记得,烈士就永远活着。”姜亚西表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 通讯员 施秋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