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重磅解读(一)|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打造佛山新增长极

佛山,正全力打造新的区域发展增长极!

4月23日,佛山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关于建设环西江-北江区镇村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意见》,意见明晰了环两江先行区三个定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地、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意见的发布意味着这件关系到佛山当前与长远发展的大事要事全面开干了。

作为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佛山在区域协调发展之路上走的每一步都备受关注。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是佛山学习借鉴省委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的经验做法,作出的探索实践。

这是佛山的战略之举、关键之为。环两江先行区建设,是佛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要抓手,也是“再造一个新佛山”的重要举措。

肩负重要使命,环两江先行区在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上“甫一面世”,就备受瞩目。3个多月来,这个先行区在佛山市委、市政府的多场会议上被提及。

各界高度关注:环两江先行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先行区?佛山将怎样建设这个先行区?先行区建设,将对佛山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这次发布会正式“官宣”了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全面吹响建设号角。

(一)

根据发布会介绍,环两江先行区的实施范围涉及佛山市五个区,首次提出由核心区、协同区两部分构成。

核心区包括丹灶、西樵、九江、龙江、白坭、西南等6个镇(街道),重点建设北至思贤滘、南至甘竹溪、东至北江、西至西江的区域。

协同区为西江、北江沿线的狮山、南庄、乐从、勒流、杏坛、荷城等6个镇(街道),重点围绕设施建设、产业协同、文旅融合、风貌提升等方面,与核心区协同发展。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佛山为何落子这个片区?它究竟有什么魅力?

从地理区位来看,这是一块战略要地。

翻开佛山地图可以看到,环两江先行区就像一条闪耀的“黄金腰带”,串联起西江、北江沿岸的镇(街道)。

这个片区地处佛山腹地,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佛山东部、南部先发地区向西部、北部延伸发展的中间地带,也是市委实施北向战略和西进计划的衔接交汇处。

这里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是带动全市未来发展的战略纵深。

从发展空间来看,这是一块发展宝地。

土地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这个片区土地开发强度为42.23%,远低于佛山东部地区的63.29%,可新增建设用地7.67万亩,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未来,佛山要进阶向上,环两江先行区是重要发力点。

这个片区具有一定的发展底子,核心区六个镇(街道)都是佛山的“腰部力量”,它们的经济实力、公共服务等基本都处于全市中游水平。在这里建设先行区,不需要付出“另起炉灶”的成本。

而且这里工业地价不高,投入产出比明显高于佛山西部和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边际效益。

从资源禀赋来看,这是一块文旅热地。

北江和西江既是黄金水道,也是生态绿脉,既是繁荣兴盛的经济带,也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带。

这个片区拥有厚实的生态本底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可以为佛山文旅“扛大旗”。

佛山建设环两江先行区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把沿岸产业、航运、文旅、生态等资源串联起来,探索沿江发展新路径,打造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的样板。

(二)

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的环两江先行区,未来将是怎样的?发布会描绘了先行区的发展蓝图。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地、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这是发布会透露的先行区三大发展定位。

先说第一个目标定位,它与佛山肩负的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使命一脉相承。

建设环两江先行区,既不是搞经济开发区、工业区,也不是打造类似于千灯湖那样的城市CBD,而是以先行区为“牛鼻子”,牵引带动实验区建设。

这个先行区具有很强的试验属性,佛山希望把一些难啃的硬骨头放在这里先行先试,集中力量攻坚突破,将先行区打造成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再看后两个目标定位,它们都是基于先行区的资源禀赋来设定的。

先行区被西江、北江环抱,水网密布、河道纵横,拥有港口码头51个、占全市的58%,是佛山重要的水脉与绿脉所在,在发展壮大水经济、临港经济等绿色经济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先行区还是佛山重要的文脉所在。这里集聚了西樵山、桑园围、思贤滘等一大批重要文旅资源,浓缩了岭南山水精华与人文底蕴,具有很强的岭南水乡特色。

在全国“文旅热”大背景下,佛山大力推动先行区建设,将加速将文旅资源串珠成链,构建起山江联动、水陆互通的立体旅游网络,打造全域文旅新范式。

发布会介绍了2025年、2027年、2030年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节点目标。特别是到2025年底,先行区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品质提升、城乡融合等加力提速,成为佛山“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的重要展示区。

紧盯三大目标定位,用好自然珍宝与文化瑰宝,佛山推进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不仅有助于整合区域优势资源、集聚高端发展要素,更能推动区镇村高质量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越来越生动。

(三)

环两江先行区,到底怎么建?

发布会透露,将实施六项工程,包括产业体系向新工程、文旅融合发展工程、全域治水兴水工程、城乡添彩增绿工程、公共服务提质工程、重点改革攻坚工程。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佛山能拿出什么实实在在的代表性成效?从这六项工程来看,能够率先取得突破的就是文旅融合发展工程。

发布会介绍,佛山通过建设三大文旅产业集聚区、打造“一圈五带”旅游精品线、培育文旅产业七大新业态、提升文旅品牌影响力等举措,打造岭南水乡旅游新IP。

其中在建设三大文旅产业集聚区方面,整合思贤滘、河口百年片区等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几字湾”文旅产业集聚区;以西樵山、千古情景区为龙头带动,打造西樵山文旅产业集聚区;串联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右滩村等景点,打造甘竹滩文旅产业集聚区。

在产业、改革、生态环境等方面,佛山同样拿出实打实的举措。比如在引优育强战新产业方面,重点发展新型电力系统装备、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绿色氢能、银发经济等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先行区承担为区域协调发展创新探索的重任。发布会介绍,将实施重点改革攻坚工程,比如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开展跨镇(街道)的组团空间规划,优化城镇开发边界,有序保障镇村空间供给。

在建设环两江先行区中,佛山如何保障六项工程有效推进,走出一条区别以往“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效益更高、结构更优的新路子?

今年初召开的市委全会强调,环两江先行区的建设要强化市级统筹、规划引领、镇村协同、要素保障。也就是说,核心区6个镇街既要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又要加强彼此之间的协同联动,敢于打破行政界限、体制障碍,形成一体化发展的生动局面。

发布会提出“落实五个强化”,即强化机制建设、强化规划引领、强化要素保障、强化项目建设、强化各方力量参与,全力以赴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落地见效。

(四)

锚定三个定位、实施六项工程、落实五个强化,环两江先行区的建设,将为佛山塑造怎样一个空间格局?

发布会还介绍了先行区的规划建设理念,提出将努力塑造“1+2+3+4”的空间格局:

——“1”,就是重塑1个环两江活力圈。

以环两江的江堤路为主轴,不断发现价值、重塑价值,持续优化旅游交通、景观风貌、文旅产业,使之成为佛山文旅融合发展版图上的一条耀眼“项链”。

——“2”,就是构建2条发展廊道。

一条是承东启西的陆路梯度发展廊道,主轴为季华路及其西延线,自东向西串联南海、禅城、三水三个区,并通过富龙西江特大桥衔接高明区,全长约35公里。另一条是贯通南北的水乡联动发展廊道,由北向南串联三水、南海、顺德三个区,主要线路为樵北涌-有为水道-官山涌-听音湖-吉水主排涌-陈仲海涌-人字涌-儒林水道-英雄河,全长约90公里。

——“3”,就是布局3类产业集聚区。

包括文旅集聚区、工业集聚区、农业集聚区。重点建设3个文旅集聚区,分别是“几字湾”文旅集聚区、西樵山文旅集聚区、甘竹滩文旅集聚区。重点建设15个工业集聚区,即佛山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万亩集聚区10个、千亩集聚区5个,包括了佛山水都饮料食品产业园、佛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白坭聚龙湾智能装备产业园、佛山九龙高端装备及新材料制造产业园等市级以上重点园区。重点建设农业集聚区4个,分别为西南农业集聚区、白坭+丹灶+西樵农业集聚区、西樵+九江农业集聚区、九江+龙江农业集聚区。

——“4”,就是提升4个新型城镇组团。

按照佛山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市有7个城镇组团,其中环两江核心区范围内涉及西南、西樵、丹灶+白坭、九江+龙江等4个城镇组团。佛山将统筹落实空间规划和先行区建设需求,加力推进4个组团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

目标已确定,蓝图已绘就,重点在落实。

先行区发展能否打开局面,关键看各方能不能把担子挑起来,特别是作为主战场的核心区6个镇街能否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相信,只要全市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必将推动环两江先行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带动佛山中部区域全面提档升级,加快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为“再造一个新佛山”提供强劲动能!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建荣、莫璇

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关浩业、吴家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