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频闯进电影节!95后新锐导演祝新:片场是游乐场也是施工现场
封面新闻记者 王一理
人物简介


祝新,1996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内地电影导演、编剧,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其本科期间完成的首部电影作品《漫游》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论坛单元,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单元,并在香港、台北、马拉喀什、索菲亚、温哥华、维也纳等三十多个国际电影节获奖;科幻体育短片《豹人》入围2022年华沙国际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纪录长片《凤凰山下·词》入围第八届平遥国际电影展藏龙竞赛单元并斩获两项奖项。2025年,祝新的第二部剧情长片《世界日出时》入围第11届柏林影评人周。
五月伊始,火热的天气里,各大电影节也相继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当中,一位95后导演的身影在今年频频亮相,他叫祝新,距离上一部作品《凤凰山下·词》在平遥国际电影展首次与观众见面仅过去不到一年时间。
继7年前凭借10天拍出的长片首作接连入围釜山国际电影节和柏林国际电影节后,今年二月,祝新又带着第二部剧情长片《世界日出时》入围了柏林影评人周,而刚刚落下帷幕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更是将祝新作为“焦点影人”之一,放映了他的三部长片及多部短片作品。几乎同时,香港国际电影节也传来捷报——《世界日出时》主演王科斩获新秀电影竞赛(华语)“火鸟大奖”最佳男演员。这些成绩让大家再次看到了这个青年导演身上更多的可能性。

祝新亮相柏林影评人周现场

祝新现身香港国际电影节现场
日前,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了祝新。与预想中不同,祝新在采访中侃侃而谈,正如他近几年的作品一般,都在试图用语言尽可能地诠释自己的情感表达。“我对视听很感兴趣,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研究世界的一个途径。”在他眼里,电影拍摄的过程,如同从游乐场到施工现场,而电影本身则是记录对生活的感知,亦是疗愈自己的输出口。

在爱意中生长出来的电影
《世界日出时》以研究生马科的成长经历为叙事核心,讲述了一个关于语言与爱的故事。马科沉浸于关于人类祖先“露西”(Lucy)的语言学研究论文,而随着他的学术研究被母亲海燕的突然造访打断,一系列的变化也让母子间深藏的情感浮出水面。
2022年,一则新闻引起了祝新的注意:当去世的女孩遗留的相机被警方发现,相册里各种不明所以的照片再次浮现。祝新告诉记者,实际上,照片里的内容并非有实质意义,而是闪光灯下女孩的求救。正是这一个事件,给了祝新灵感,使其想通过现实与虚幻交织的方式来表达亲子关系。
正如赫尔佐格追寻的“狂喜的真实”,《世界日出时》在冰冷档案与温热情感间游走,用褪形的语言、失序的时空,在银幕上寻找着世间真正有温度的东西——“人类祖母”露西的第一次发声、那些未和解的母子对话、未打扫的老屋尘埃,恰是生命最诚实的褶皱。
“在很多传统的东方家庭中,人们对爱的表达往往被亲情的沉默所掩盖,等有了遗憾才想要去弥补。”通过影片两条情节线的娓娓道来,他希望以人类起源为背景重新审视这种沟通障碍,让观众感受到语言与情感之间的本能力量。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一些日常里的小确幸总能带给创作者无限的灵感。“我妈妈和外婆平时会给我送一些吃的,但是有的时候因为我太忙了,好几次都把她们送的东西放在冰箱里,也没来得及吃,以至于经常出现冰箱被塞满的情况。”祝新表示,虽然在大多数人眼里,这只是在生活中极平常的一件事,但每每看到冰箱里堆满的爱意,于他而言都是触动的时刻。

好友和母亲成男女主角
“我们一共拍了三个故事,大概花了半个月的时间就拍完了。”祝新补充道,由于《世界日出时》的体量小,所以甚至前期的筹备工作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2022年夏天,影片正式开拍,但是2024年的时候我又补拍了一段故事,所以是分了两年拍摄,但加起来的时间不到一个月。”他说。
在临近采访前夕,记者得知了影片主演王科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新秀电影竞赛(华语)单元最佳男演员的消息。谈及此,祝新直言,自己和王科很早就相识,在祝新眼里,不同于模式化的表演,王科则是真切地生活于角色的精神生活,含蓄地表达出角色的爱意。“他不是直给式的表演,尤其是临近结尾的时候,他那种冲动和力量又跟前期的表现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反差,所以我觉得也许是那个场景打动了评委。”
实际上,影片在演员选择上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当中饰演母亲的演员,也在祝新的首部长片《漫游》中饰演过母亲一角。“因为当时《漫游》的母亲这个角色是比较远观的,所以不管是对于观众还是演员本人,可能大家都不太清楚具体演了什么。”祝新坦言,时隔多年再次将演员请回来,也是为了重新塑造一个更易理解且生动的人物形象。
“我是想呈现一个典型的杭州母亲的形象。”在祝新看来,这一人物形象既有俏皮的一面,又有充满生活气息的一面。“其实影片的男主角,也有我的影子,或者说他是一个对这个世界充满困惑的形象。”谈话间,祝新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与母亲的相处时光,双方总是在一种内敛和含蓄中隐藏自己的爱意,所以他想借用艺术的形式来传递未表达的情感。而这一切,在一年前的纪录片《凤凰山下·词》就已见端倪,祝新的母亲在这部作品里有许多的出场。
“《凤凰山下》是我妈妈演的,她很早就看了,然后她也挺喜欢那个片子的。然后《世界日出时》我还没有给她看,因为那个对于她来说就是相对更沉重一点,或者说是一个她的平行时空的故事,所以等有机会再给她看吧。”

祝新在片场

江南风景孕育出的山水情义
提起祝新,他是业内很多人眼里的新锐黑马,仅用十天时间就拍出长片首作,并入围柏林、釜山等众多电影节,但如今再说起当年的成绩,他却说:“这个已经很久远了。”
祝新表示,当时的拍摄实际上是断断续续地进行,虽然前后加起来仅十天左右的时间,但实际上在拍摄前期也经历了因资金链问题而暂停拍摄的情况。他笑称:“好像我所有的电影都是这样子,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都需要一个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祝新的作品里,不乏能看到江南山水的诗情画意,这些与他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密不可分,用他的话来说,“就没有离开过杭州。”祝新以其作品《凤凰山下·词》为例,他告诉记者,电影的名字就是源于宋词和当下的流行曲。“所以我觉得杭州是一个滋养我创作逻辑的一个地方。”
“有时候我们会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有时候我们的生活状态又和景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和割裂感。”祝新向记者透露,寻找人的状态和痕迹是他下一个创作的核心,力求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去找寻心中的挣扎与彷徨。
在采访最后,当被问到“杭州新浪潮”这个中国后现代青年艺术潮流时对自己的影响时,祝新说:“我确实在杭州待得蛮久,我也希望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能有一种归属感,无论最后有没有机会一起创作,至少这个对我来说就在杭州,就并不是那么孤单。”
封面对话
封面新闻:在筹备《世界日出时》这部影片时,圈内有没有哪位前辈提供过帮助?
祝新:最早的时候,我的监制是张律导演,《漫游》这部影片张律导演就在帮忙做我的监制了。然后到了《世界日出时》,除了我的制片团队之外,其他都是我的朋友来帮忙。所以我是一个完全不在业内这个环境中的一个创作者。我也经常会来北京,所以我觉得一个阶段过去之后,就好像我要从一个游乐场转到一个施工现场。
封面新闻:今年是中国电影120周年,你觉得作为青年一代导演,你自己眼中当下的创作氛围是怎么样的呢?
祝新:我觉得作为青年导演,我应该算是其中非常很幸运的一个人。我能够在非常年轻的时候就有机会去接触创作,并且能被人看到,然后在那之后,我觉得我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去维持和进步这件事儿。
封面新闻:方便透露一下自己的下一部作品吗?
祝新:有一部叫做《咕咕呱呱》的影片,这部作品会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并且我觉得应该是我这个阶段独立制作的一个终点,因为目前这个阶段过后我会暂停一下,然后开始做职业创作。今年我还会开机一部新戏,也是我筹备了很多年的戏,叫做《风筝和风》,是一部青春片,现在已经立项了。
(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