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活水滋养更多科创种子
维 辰
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科技创新“施工图”来了!
4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从加强科技金融服务机制、产品体系、专业能力和风控能力建设等7方面提出20条措施,引导银行保险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其中,“适当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推进科技金融政策试点”等措施引发高度关注。
我国是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银行业资产占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超过90%,对护航科创企业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银行在科技金融领域投入较大。比如,不少银行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质扩面,助力科创企业“知产”变“资产”,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与信贷产品,缓解科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科创企业的融资难题。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达46.9%,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
当然,也正如业内人士所说,企业需求和金融供给还存在四个不匹配,分别是早期股权投资需求比较大、信用贷款需求比较大、长期资金需求比较大、多元化需求比较大,需要银行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同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
说回信贷,为了让银行敢贷、愿贷,监管曾多次提出鼓励银行适度提高对科技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有媒体调研发现,银行对科技企业贷款的不良管控目标确有放宽,但就目前来看,科技信贷资产质量往往优于平均水平,背后是银行更为严谨的风控标准以及更懂行业的专家队伍在支撑。《实施方案》提出“加大科技信贷投放力度”,也明确“适当”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适当”延长贷款期限、“研发新型科技保险产品,健全重大技术攻关风险分散机制”,强调的正是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商业可持续发展和金融风险防范并重。
既要防风险,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构建可持续科技金融体制的关键在于,“股贷债保”联动,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生态体系,突破单一金融机构服务产品局限,为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持续动力。
在信贷之外,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此前表示,在严控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和创业投资的支持力度,还有很大的潜力。去年6月印发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以金融资产投资公司(AIC)为平台,扩大股权投资试点范围,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资产管理机构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投入,发行适配创投基金特点的长期资管产品。
从试点实践看,银行开展科创企业股权投资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但AIC开展股权投资也面临外部募资难、自身投研水平及人员不足等因素掣肘。《实施方案》此次再提有序扩大AIC股权投资试点,还明确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投资股市并长期持有,有利于解决行业“缺长钱”和“无米下锅”问题;明确提出完善科技金融人才培育机制,也触及许多问题的关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适当提高科技型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还是“推进科技金融政策试点”,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尽职免责细则并将其执行到位,更好提升业务人员支持科技创新的主动性,让金融活水滋养更多科创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