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韩江评论丨潮州工艺美术发展应注重文艺评论的文化注入与引领

常有人说潮州文化博大精深,潮州工艺精美绝伦,但如何体现,如何欣赏?今年潮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规划实施工美“神品馆”。何谓神品,如何接续创作神品?除工艺创作外,文艺评论的文化注入尤为重要。

(一)

常言道“酒香也怕巷子深”,其中有两层值得注意的,一是酒是否香,二是巷子深不深。

所谓“酒香”,潮州工艺美术是否还“酒香四溢?”既是,也不全是。

潮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城,其工艺美术门类多达40多种,包括木雕、潮绣、陶瓷、麦秆画、漆画等等。潮州诸多工艺美术其制作工艺相当精湛,以“精致”见长,某些品类如潮州木雕、潮绣等工艺技术早在清代就已登峰造极,当下依然有不少精品产生。与此同时,不少门类的工艺美术从业者不能超越前人,在工艺美术的创作中,往往擅长复刻古人作品,缺乏对自己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缺少表现当下思想文化形态,缺乏当代审美意识,其图案设计能力、产品研发能力不足,不能创作出展现当代艺术水准、当代艺术风貌的工艺美术产品,不能满足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对工艺美术融入生活的需求。

所谓“巷子深”,潮州工艺美术的精致、神韵,许多人还未能领略到,还有待不断向外推介。笔者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接触了大量潮州工艺美术从业者,不少从业者只知埋头苦干不知道抬头拉车,只知道某某作品就应该是这样的创作思路,就应该是这样的图案,但为何应该这样,往往说不上来。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作者创作出一件优秀作品,但无论是起名还是艺术解读,都不能较为完美地展现出作品的优秀。一件好作品,如果没有专业鉴赏,没有文化注入,那这样的作品只能是“日用品”,而不是“艺术品”。

从一定程度上说,潮州不缺乏工艺美术制作大师,但缺乏工艺美术鉴赏专家。潮州的引才、造才计划,或可有针对性地着眼于此。

(二)

引导民众或者从业者发现潮州工艺之美,引领潮州工艺美术创作融入时代文化,这是现实之需,也是长远产业发展之需。

笔者认为,除了工美从业者自身发力之外,还需要专家特别是有艺术鉴赏力、有文学功底的文艺评论家、作家参与进来。一方面是深入发掘,发掘其特点,发掘其核心竞争力,用专业的语言、独特的视角为潮州工艺美术发声,从而扎扎实实、令人信服地为潮州文化造势。一方面是前瞻引领,中国工艺美术之都,需要有文艺评论者,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审美素养,拓展历史眼光,秉持学术良心,以专业的文艺评论、工艺美术批评推动工艺美术向前发展。

具体来说,文艺评论者,应该具备两个能力,在两个层次有所作为:

第一个能力是翻译的能力。我们都知道,两种不相通的语言交流,需要有翻译者作为中介。文艺评论,首先是一个翻译的工作。文艺评论的对象是文化艺术作品,书画也好、工艺美术作品也好,都是专业人士所作,对于业外之人,如何读懂这一件作品,就需要通过中间者的翻译。

如何翻译?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笔者觉得用在文艺评论里,同样适用。

信就是真实可信,达是准确到位,雅就是表达优雅、文采斐然。一件件工艺美术作品如何评价,这就要求文艺评论者深入了解之后,真实、准确、优雅地表达出来,让读者、观众通过这一篇文字能准确理解作品,触达作者的用意。如果文采好,必然是增色的,传播得起来的。

这对应的也是第一个层次的作为:“翻译”一件作品、一项艺术,也即“信、达、雅”地评价一件作品、一项艺术,将工艺美术之美表达出来,让普通人读得懂、看得出所以然。

好的批评、好的艺术评论必须建立在深入的研究之上,经过专业知识的积累,通过专业视角,结合社会语境、历史情境、工艺思想进行评论、鉴赏。

潮州工艺美术多元多样,制作材料、造型工艺各不相同,使用功能、使用场景多有不同,此方面的文艺评论既要对这些属性有深入了解,也要把关注点放在审美特征或文化注入上,发掘工艺美术作品所蕴含的精神内涵。换句话说,工艺美术鉴赏,既要发现它的外在美、形态美,也要善于发掘它的内在美、品质美。有了文化内涵的注入,工艺美术品才能成为艺术品,才能有文化生命力。

在“信、达、雅”之外,还应加一个字“正”,公正的正。笔者认为,文艺评论者应该是公正的、正派的,要以第三方身份客观公正地评价,而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逐利式评价,以次充好。

(三)

第二个能力,应该是引领的能力。这也是文艺评论者可以为工艺美术行业有所作为的第二个层次,即引领发展。

在新时代,文艺评论对工艺美术的作用不仅限于发现美,更应承担起引领审美、引领价值、引领生活方式的多重功能。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工艺美术从业者往往不是工艺价值的阐释者,他们不一定完全知道自己作品的价值所在,多数情况下又不占有话语权。而文人则掌握着对工艺价值的阐释能力和话语权,所以文艺评论者还应该具备对工艺美术引领的能力,既包括对某件作品的引领,也包括对整个项目、整个行业的引领。

对一件作品的好坏进行评价,可以是提炼出作者所看不到的美,没有理解到的意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现美;也可以是提出不足,指出可以改进的地方,例如弥补设计的缺憾、意境的缺失、情感的缺位等等,并给予改善提升的建议。文艺评论对于工艺美术的引领,可以为其提供更富有思辨的旨趣。

专业的文艺评论者应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谱系,在对“术”有所掌握的基础上,帮助工艺美术从业者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提升审美能力品位。

除了技术之外,文化内涵更是决定了工艺美术品的价值,文化是提升工艺美术品附加值的重要因素。一位高水平的文艺评论者与优秀的工艺美术从业者携手并进,以专业文艺评论、审美眼光介入、引领工艺美术创作,将达成创新裂变。

文艺评论家要善于发现,敢于发声。更高、更远的目标应该是,评价某个项目乃至整个行业,成为这个行业的探路者、引路者,用专业知识和话语权,主动地、有价值地引领工美发展。

工艺美术是时代所需,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不少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下呈现衰败、后退之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生产与时代脱节,与人民生活所需脱节,缺少了滋养它的“环境”。文艺评论聚焦在工艺美术批评时,还应具有时代眼光,引领工艺美术融入当代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创设与衣食住行相关的文化土壤,探索传统工艺美术复兴的新路径,实现文艺评论对生活方式的引领。惟有对生活方式的引领,才有源源不断的工艺美术需求,惟有对生活方式的持续引领,才有持续与时俱进的工艺美术。

从发现美,到引领美,最终实现生活方式的引领,如果有这样的互动和引领,潮州工艺美术与文艺评论之间将产生非常良好的效果,形成“1+1>2”的效应,才有超越当下局限的绵长发展,二者才能相辅相成,生生不息。

文/图:南方+记者 苏仕日

【作者】 苏仕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