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美国财政系列:百年财政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宏观经济专题
来源:渤海证券研究

周喜证券分析师
SAC No:S1150511010017
靳沛芃研究助理
SAC No:S1150124030005
全球主要经济体自工业革命以来在财政政策的探索中经历了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从平衡预算到功能财政的深刻转型。财政政策也早已超越最初的税收与支出的基本范畴,成为政治博弈、经济理论迭代与社会结构变迁的折射。其每次重大转向都是国家治理在“效率与公平”、“短期镇痛与长期风险”中重新寻找平衡的过程。美国作为现代宏观经济理论的“试验田”,财政理念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930年之前的古典经济学时代、1930至1960年的凯恩斯主义时代、1970至2000年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时代以及2000年至今的凯恩斯主义回归。
百年更迭
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美国财政政策经历了从“小政府”平衡财政到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滞胀引发的供给学派改革及多理念交融,再到2008年后“大财政”重启的多次转向。其中,民主党更倾向于大政府的积极作用,主张增加政府支出,支持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满足中低收入人群的福利需求;共和党则更倾向于小政府的减少干预,主张减少税收、放松监管,通过鼓励企业发展和自由竞争来创造经济繁荣。但不论是扩大政府支出亦或是减税,客观上均会使得美国对于赤字的依赖逐步攀升。从时间维度来看,大萧条和滞胀时期的财政政策大体较为克制,对于财政平衡仍有所追求。但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疫情之后,美国在财政政策实施上变得愈发坚决的同时,对于个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和范围也更大更广。
当今指引
财政政策中短期刺激与长期可持续性存在结构性矛盾,大财政时代的终局决定因素仍在经济增长。201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兰查德在其著作《低利率时代的财政政策》中认为只要实际利率低于实际经济增长率,债务就是可持续的。该理论对于处于低利率环境下的经济体有一定借鉴意义,因为货币政策在低利率环境下受有效利率下限限制边际效用更低,此时财政政策将代替货币政策用来维持潜在产出,由于实际利率相对增长率更低,赤字成本也相对更小,财政政策的乘数效应理论上应该更强。当然现实情况更为复杂,稳定的地缘政治环境、长期积累后的技术爆发也是政策机制之外,政府财政整顿的必要条件。
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经济变化超预期等。
以上内容来源于渤海证券研究所2025年04月01日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渤海证券研究所晨会纪要》
重要提示:
通过本公众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证券”)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渤海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本公众订阅号(微信号:gh_dac6364916ed)为渤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海证券”)研究所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唯一官方订阅号。其他机构或个人在微信平台上以渤海证券研究所名义注册的,或含有“渤海证券研究”,或含有与渤海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相关信息的其他订阅号均不是渤海证券研究所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专业投资者。渤海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渤海证券的客户。
本订阅号不是渤海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平台,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均来自于渤海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硏究信息,请具体参见渤海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
渤海证券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渤海证券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渤海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