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交会上的企业样本,读懂中国外贸韧性

文 | 陆夷
在美国加征高额关税背景下,中国外贸的真实温度究竟几何?企业最先感知也最有发言权。
4月23日,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如约而至。本届展会以“品质家居”为主题,汇聚了超1万家企业参展,其中近四分之一是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特色企业。自4月15日广交会开幕以来,通过连日观察可以发现,面对外部不利影响加深,中国企业正展现出令人赞叹的应变能力:有的放眼全球,加速海外布局;有的及时调整,开启内销模式;有的坚持苦练内功,静待时机。在这场可能重塑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局中,这种坚守与智慧,正在孕育新的发展机遇。

依托于产业配套体系,我国产品向来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上有着良好口碑。深耕美国市场之外,越来越多企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更好满足全球客商采购精致家居产品的多元化选择。第二期广交会上,众多企业贴合东盟、欧盟、非洲等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和使用需求,精心开发差异化产品。以某知名香氛企业为例,该企业坚持以创新研发为品牌发展的重要根基,年均推出创新型产品2000项,产品远销北美、欧盟、东盟、中东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本届广交会,该企业带来了自主研发的非洲特色系列产品,充分展现了精准把握国际市场需求的创新能力。
广阔的国内市场,永远是外贸企业坚强的后盾。不少企业纷纷展开行动,“两条腿走路”推动内外贸联动发展。例如,某老牌陶瓷企业一方面优化全球布局,另一方面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布局礼品瓷等细分领域,缓解出口压力。为助力出口商品转内销,“外贸优品中华行”广州站在广交会启动。活动汇聚了京东、淘天、唯品会、华润万家、广百股份等360家国内优质采购商,通过开辟外贸优品绿色通道,搭建线上线下联动平台等系列举措,支持外贸企业稳住阵脚、抢抓订单。

“风浪越大鱼越贵。”家居行业的转型升级,生动诠释了这句经典台词。当前,家居行业正经历着从单一功能满足向生活方式表达的跨越式转变,敏锐把握这一趋势的领先企业,在环保理念、智能科技和个性化设计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核心竞争力从规模优势、成本优势,向品牌优势、价值优势升级。数据显示,本届广交会参展企业中,有56%的企业在绿色低碳领域拥有外观设计、实用新型、发明等专利,63.5%的企业成功通过国内外绿色低碳认证;更有58.8%企业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工具改造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相关环节。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曾经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如今也已基本完成从基础建材供应商到智能高附加值产品提供商的华丽转身,显著提升了在全球市场的议价能力和盈利水平。
中国外贸的强劲韧性绝非偶然,它深深植根于千千万万企业的求新求变之中。从一季度的数据来看,我国克服基期规模大、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等困难,实现外贸出口增长6.9%,规模破6万亿元,正是这种韧性的直观体现,也是市场规律战胜贸易霸凌的有力证明。从更宏大的视角审视,无论是向外拓、向内转还是向上升,如今中国品牌在全球产业链中已然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中国制造的创新脉动正以多元形态影响全球市场。正如一位巴西采购商所说,在这里能找到各种各样的产品,碰到特别好的供应商,“所有的资源汇聚于此,这里是最好的起点”。
“强者从不抱怨环境。”承压而上的特殊时期,透过“中国第一展”这个重要窗口,观察中国企业应对挑战的智慧和策略,对我们看清这场关税战的走向,坚定发展信心、迈向光明未来,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作者】 刘艳辉
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