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恒星太近!一颗行星解体形成长长彗尾
因为距离自己的母恒星太近,飞马座星系一颗岩质行星表面沸腾,正在解体,溢出的矿物质尘埃形成900万公里长的彗尾,几乎是其运行轨道的半个周长。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利用美国航天局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观测到上述现象,相关研究报告刊载于22日出版的美国杂志《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已经探测到近6000颗系外行星,但仅观测到其中4颗在运行轨道解体的情况,而最近观测到的这颗行星距离太阳系最近、形成的彗尾最长。
这颗编号为BD+05 4868 Ab的行星所在的飞马座星系距离地球约140光年。它所在星系的恒星是一颗橙矮星,质量和直径相当于太阳的70%,亮度约为太阳的20%。研究人员估算,BD+05 4868 Ab的大小介于月亮和太阳系最小、距离太阳最近的水星之间。不过,它离母恒星近得多,相当于水星到太阳距离的二十分之一,只要30.5个小时就能公转一周。
因为距离太近,在恒星炙烤之下的BD+05 4868 Ab温度估计在1600摄氏度左右,表面是沸腾的熔岩,溢出冷却后形成长长的彗尾。这颗行星公转一周溢出的物质相当于一座珠穆朗玛峰。研究人员预测,这样下去,BD+05 4868 Ab在100万到200万年内将解体殆尽。“就宇宙尺度而言,这个解体速度快得成灾,”研究报告主要作者、麻省理工学院卡弗里天体物理与空间研究所研究人员马克·霍恩说,“这是个失控的过程。这颗行星失去的物质越多,解体得越快。”
溢出到太空冷却后,这些汽化物质形成尘埃,“大小在烟灰颗粒到细小沙子之间”。
研究人员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尘埃的成分,计划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进一步观测研究。这些尘埃既可能来自BD+05 4868 Ab的地壳,也可能来自它的地幔甚至地核。即使在太阳系内,探测一颗行星的内部成分也极具挑战性。研究人员因此对未来BD+05 4868 Ab的相关研究充满期待。
来源:新华社
作者: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