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正确政绩观引领实干硬作风

本报成都讯 (通讯员 川组轩)近年来,四川坚持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纳入市县领导班子建设全局谋划推进,探索构建教育培训、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监督管理全链条机制,引导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政绩。

省委每年举办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带动市县两级每年举办读书班,开展“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专题研讨。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纳入凝心铸魂计划的重要内容,每年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集中轮训。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2至3年至少参加1次党性教育专题学习,将党校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比重提高至总课时的70%以上,每年举办省委党校、省直机关党校县处级领导干部等5类主体班次40余期、调训“关键少数”3000余人,带动全省党校系统年均举办主体班2500余期、调训21万余人,引导领导干部以坚强党性树牢正确政绩观。在干部任职谈话、谈心谈话、班子综合调研、考察考核、指导民主生活会等工作中突出正确政绩观要求,汇编《县党政正职警示教育读本》开展反面警示教育,推动把正确政绩观落实到履职尽责全过程各方面。

省委明确提出“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省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关于鲜明实干实绩导向进一步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实施方案》,切实把政治过硬、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领导干部选配到市县党政正职岗位。推行一线考察法,经常性深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发展主战场和重大斗争一线,看干部是否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是否办好为民造福的好事实事,在乡语口碑中深入了解干部活思想、真情况和群众认可度、工作真业绩。实行政治把关必审实绩、考察谈话必问实绩、专项测评必测实绩,切实在干部考察中把实绩考准。严格执行保持市县党政正职任职稳定政策,用好政绩观偏差主要问题清单,将政绩观存在偏差作为“下”的15种情形之一并进一步细化明确,坚决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县党政正职。

按照经济区和功能定位,根据各地承担的重大战略、重大任务以及资源禀赋、发展基础、比较优势的不同,细化制定政治意识和宗旨观念不强、发展规划脱离实际、政府债务化解和风险处置不力等7个方面、18条反向指标,分区开展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专项测评。注重把考核结果运用到班子队伍建设中,开展市县党政正职实绩综合评价,形成表现优秀、培养储备等3张名单,针对性提出提拔重用、谈话提醒、补短提能等8项措施,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把集体决策作为事前预防政绩观偏差的关键环节,出台《市县党委常委会重大事项决策规定》等制度,推动市县党委、政府修订完善议事决策规则,提高领导班子议事决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综合运用各类监督检查和专项整治成果,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政绩观存在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约谈提醒纠偏,防止政绩观偏差、错位、扭曲等。紧盯脱离实际新上项目、违规新增隐性债务以及统计造假、数据失实等问题,开展违反客观规律大干快上、举债搞“半拉子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和统计造假等问题专项整治,处理一批典型问题,全过程督促抓好整改,坚决防范“政绩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