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春捂”养生有讲究!中医专家支招→

近期,昆明早晚温差大,不少市民表示“不知该穿什么衣服”。“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养生防病谚语,是人们维护身体健康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其中“春捂”,是指春季气温刚转暖,人们不要过早脱掉棉衣。那么“捂”多久最好最养生?怎么“捂”才能防病?哪个部位最该“捂”?就以上问题,开屏新闻记者采访了昆明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住院医师陈亚娇。

昆明早晚温差大,建议“春捂”

陈亚娇介绍,从春季气候特点与人体状态来说,春季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昆明还会出现“倒春寒”,春季阳气初升,人体经过冬季的封闭状态,毛孔逐渐舒展,气血开始外达体表,但总体抵抗力较弱,特别是呼吸道免疫力低,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因昼夜温差大,过早减衣易使身体为了维持体温而收缩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容易引发心脑血管问题。昆明虽被称为春城,但春季昼夜平均温差约12℃,常表现为白天阳光暖烘烘,早晚凉飕飕,加之昆明春季干燥多大风天气,过早减衣服,人体不但易受寒邪,且常兼风燥,具体症状表现为夜间咽干、干咳、皮肤干燥或瘙痒、鼻干或喷嚏、发热等,故建议大家在春天“捂”一下为好。

“春捂”三要素:时间、程度、部位

针对昆明特点,陈亚娇建议“春捂”的时间大约为每年的3—5月,且应持续至气温稳定在15℃以上,昼夜温差小于8℃时。“春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及口舌干燥为宜,且衣服一定要缓慢减,不能骤减,夜间低温时可适当添加马甲、风衣等作为御寒衣物,但也不应捂得大汗淋漓。一般而言,“春捂”的重点部位在颈项部(防风寒入侵)、腰腹部(护阳气)、膝踝部(防关节受寒)三大关键区域。

六类人群需加强防护适当“春捂”

陈亚娇说,存在呼吸道基础疾病人群,如支气管哮喘或过敏性鼻炎人群除了衣物的“春捂”,还要注意持续“戴口罩和帽子”的“捂”;特殊人群儿童的捂还表现为上半身“保暖小背心”慢减;一般人群中医体质属阳虚体质如畏寒者、气虚体质如易汗出者、特禀体质中易过敏者应当注意“捂”;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有冠心病或脑卒中病史者,因基础疾病影响更注意“春捂”;有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或类风湿关节炎等人群应当注重病灶局部的“捂”;儿童、孕妇、产后哺乳期等特殊人群当“捂”。

科学“春捂”并非简单多穿,而是根据个体差异动态调节。市民可通过观察自身出汗情况、监测早晚体温变化判断保暖是否得当;关注天气预报,采用“洋葱式穿衣法”灵活应对温差;适当饮用姜枣茶、百合银耳羹等润燥驱寒食疗方法,让传统养生智慧为健康护航。

开屏新闻记者 李松梅 摄影报道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吕世成 陈洁

责任校对 猫恩泊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